昆明婚姻调查 2021届高考放榜前夕,#会计金融专业未来会没落吗#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。 话题来源于网易CEO丁磊的观点。日前丁磊在直播中聊到高考志愿时表示,未来看好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,他个人预测,有些专业会没落,比如会计、金融。“这有些人工智能发展的原因,以后再学金融就只能是华尔街的农民工”。 在该话题下,有网友表示:“金融财会类的专业每年都有人唱衰,但每年都出现扩招,填报人数还远超录取名额,说明很大一部分人还是认可这个专业的吸引力。” 也有网友认为,人工智能如此发达,电子税务是必然趋势,普通会计这一岗位面临着无人化业务系统的替代效应。而金融专业未来还需要很多人才,但有可能毕业后离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,需要做好“心理准备”。 在大众眼中,金融业是“高大上、待遇好”的象征,但因竞争过于激烈,被“劝退”的人也不在少数。金融专业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的方向?当初选择这个专业的人现在过得怎么样?他们有没有“行业内幕”想告诉学弟学妹? 就上述问题,时代财经采访了多名金融从业者,同时也向几位今年的高考生及家长咨询了填报意向,从业者表示看好发展前景,家长则称“要把兴趣和发展结合起来”。 “别人以为我很有钱,实际上……” 2019年从广东财经大学毕业后,张昊去了一家信托公司做客户经理。第一年的年薪在10万元左右,这个数字比同专业的平均薪酬要略微高出一点。 张昊的本科专业是投资学,在校期间的课程涵盖了微观经济、宏观经济、商业银行管理、证券投资、金融风险管理以及计量会计等等。“整个金融学院的课程大体差不多,只有一两门课的差异”,张昊告诉时代财经,“毕业后找的工作在专业上还是能匹配的,也不难。” 不过张昊也直言,大部分学金融的学生,毕业后一般只能去银行当柜员或者卖保险,只有极少数人能去基金公司和投行等。“如果想进军金融业,我觉得在本科先选数学或者统计专业,硕士阶段再学金融”,他建议。 学金融最大的收获是什么? 张昊开玩笑说:“最大的好处是别人以为你很有钱,随随便便炒炒股就能盈利几百万,实际上还是在打工。”也有网友在微博调侃:“毕业后做投行,不知道的人以为我每天搅动华尔街,实际上收入要视体能而定。” 不过张昊同时吐露心声,学金融其实是学思维,这点很重要。 “作为金融人,我们经常把理财、财富增值挂在嘴边,总想着怎么打理闲散资金,基本不会用银行的存款功能,我们勇于挑战股票基金,赚了钱发朋友圈庆祝,亏了钱忍辱负重。虽然学了几年的金融,但依然在资本市场里摸爬滚打,从不服输。可以说财商提高了,知道单纯打工是不能长久的,打工加投资理财才是远见卓识。”他不无感慨地说道。 同样毕业于2019年的涵青,目前是一名保险经纪人。保险学有不同的细分领域,涵青本科的方向是风险管理与精算。临近毕业时,涵青在国内知名险企实习过一段时间,所以顺理成章地进入这个行业。 “保险的本质是‘金融+服务’,说的直接些,我们的大部分的收入是依靠销售的,第一年的年薪大概7-8万元,在一线城市来看不算很高”,涵青说道,“不过工作两年期间,薪酬增长已经达到50%以上了。” 如果对行业缺乏一定的了解,大多数人遇到保险经纪人或者听到关于保险的信息,第一认知就会偏向贬义。在涵青看来,做保险不等于单纯地卖保险,而是在专业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综合能力,让消费者享受到保险的好处。 “对金融有兴趣或者对精算研究感兴趣的话,这个专业蛮不错的,薪酬和个人发展目前都符合大多数人的预期,尤其是精算师证的含金量很高,但获取的难度也不低。”涵青说道。 另一名保险从业者何利彦也告诉时代财经,保险公司的架构很多元,除了大家所熟知的经纪人,后端产品设计、中端运营以及合规、风险管理、法务等各个层面都需要人才,发展方向上有一定的差异,薪酬待遇也不一样。 在何利彦看来,经济相关的专业已经火热多年,导致就业竞争十分激烈,相比之下,保险作为细分学科,专一领域竞争力更强,不用担心就业前景。 针对填报意愿等问题,时代财经也咨询了几位考生及家长。 湖南一名考生告诉时代财经,目前还不确定自己会选什么专业,要看分数和调剂情况。“其实对各个专业的了解还不够,感觉没有太多信息渠道,对金融的初步印象就是理财、赚钱等。”该考生家长则认为,本科应该学一个技术含量高的专业,金融、计算机、制造等都不错,看孩子自己选择。 另一名广州考生告诉时代财经,“我对金融挺感兴趣的,从小数学成绩很好,不过不确定在其他方面能不能跟上。除了金融,高科技行业也在选择范围,比如以后当工程师什么的。”该考生家长表示,“大学四年说短也不短,最好能匹配到兴趣和发展前景兼顾的专业,我们现在也在跟老师和朋友了解。” “内卷”严重,非银金融年薪高 对于网易CEO丁磊所称的“会计金融专业未来会没落”,业内认为有一定的趋势,但不能“一票否决”。 北京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院郭宇轩向时代财经表示,丁磊这一观点其实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看法,因为比起生物医学和材料科学等系统性硬学科,会计金融专业等课程内容显得较为空洞,且同时面临人工智能挑战。 在郭宇轩看来,未来金融业在训练专业知识的同时,应更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软实力培养。目前金融业普遍高学历“内卷”,是否具备“高情商”会成为是否能在业内学习与发展的一大“隐形门槛”。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也向时代财经分析称,人工智能不会“淘汰”金融专业,但是会推动其迭代发展。“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大数据,解决很多重复性、规律性、标准化的问题,但是无法解决非标准化问题,这些工作还是需要大量人才去做。” 从整体情况来看,随着近年来监管加强,金融行业整体呈现出向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布局的趋势,传统金融人员的工作或在一定程度上被智能化替代,但与此同时,业内对于金融科技人才的需求大幅提升。 根据时代财经获得的一份统计数据,在大金融行业内,2020年调薪率最高的为金融科技10.2%,其次为基金行业9.7%,银行、财务公司调薪率则较低,都在5%上下。 不过对于应届生来说,毕业第一年的起薪普遍不高。 时代财经从广东财经大学公众号消息中了解到,该校2020年金融学专业生就业人数为253人,其平均月度薪酬为5468元,相比2019年的6448元略有下降。 不过上述受访者张昊告诉时代财经,自己和身边同学的薪酬比这个数据都要高,可能有一定的偏差。 以一线城市为例,2019年金融专业本科月度起薪最低为5669元,最高的超过8000元。而硕士生则相对较高,一线城市最低可达7454元,最高超过12000元。 时代财经以“金融科技”、“本科”、“应届生”等为关键词在某招聘网站上进行搜索发现,一般的客户经理、销售专员等月薪在4000-7000元不等,而科技岗、研究员的薪酬高出不少,区间在6000-12000元左右,投资顾问、数据分析师则更高,可达15000元以上。 学历是求职的“敲门砖”,但在金融行业这一特点或许更为明显。 一名任职于国内某大型券商的固收部执行董事告诉时代财经,“一般我们招聘的时候,如果对方学历是本科,几乎就不会看了。这不是歧视之类的,而是应聘的人实在太多,学历是一个很好的筛选机制。” 以基金经理为例,一份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在有公开毕业院校的1000多位公募基金经理中,清北复交和上海财大数量最多,占比将近一半。业内甚至有这样的段子流传:“中国基金经理的本科率只有4%,因为剩下的96%是硕士和博士。” 基于高学历和经验的背景,金融业的薪酬整体来看处于高位。时代财经此前根据Wind数据统计,申万一级行业中,2020年人均年度薪酬最高的为非银金融业,超过90万元;其次是银行、房地产,分别为29.76万元、16.92万元。 不过,相比于各类明星上市公司,普通“金融打工人”的薪酬更符合真实情况。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,2020年金融从业人员平均年薪为13.33万元,比2019年的13.14万元增长1.5%。 2020年平均薪酬最高的是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,达到17.75万元,比2019年的16.13万增长10%。而薪酬增速最快的行业是农林牧渔,平均薪酬虽只达到4.85万,增速却超过23%。 (除郭宇轩、王赤坤外,文中受访者为化名。)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