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看《知否》,关注的大多是男女主角的缘起缘灭;再看《知否》,会逐渐从那些家长里短、鸡毛蒜皮之中看见似曾相识的人情世故、世态炎凉。 而看的次数多了,却又有了新的感悟: 生活真是一位负责任的老师,不管你愿不愿意,它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逼迫你成长; 而生活又是一位严厉的老师,尤其是对于“自我感觉良好”的成年人,它往往会用一场“幻灭”让人清醒、让人顿悟,让人在痛心疾首之中重新审视自己。
01情怀可以有,但不代表可以自欺欺人、一厢情愿 比如身为“一家之主”的盛老爹盛纮,人到中年,偏偏还经历了一场“情怀的幻灭”。 有人说:男人永远是少年。就譬如这位儿女满堂的盛老爹,其实心里一直有个“纯情少年梦”,有个“脚踏五彩祥云、拯救佳人于水火”的“盖世英雄梦”,有个“大官人威风八面、小娘子柔情万种”的“当家大老爷梦”。 而梦中的女主不是他的正室夫人王大娘子,而是他的妾室林小娘。 他想要的英雄气概,想要的八面威风,想要的柔情万种,都在林小娘这里得到了满足。
时间倏忽而过,转眼将近二十年。盛纮一直偏爱着林小娘,不惜得罪家人,不惜落下“宠妾灭妻”的话柄。 因为在他心里,林小娘其实已经不单单是一个“女人”,而是他自己的一种情怀与荣耀。 却万万没料到,生活忽然出手,揭开了林小娘的真面目。 当林小娘有恃无恐地纵容女儿勾搭梁公子的时候,当林小娘理直气壮用整个盛家女眷的清白来要挟盛纮的时候,当林小娘满脸讥诮地回忆当年“我以清白之躯、与你白日苟且”的时候,盛纮眼里满满都是诧异与惊恐! 他甚至能够在这一瞬间将女儿墨兰的天大丑事抛在一边、一叠声地只顾着追问“霜儿你说什么?你当初真是这么想的吗?”
这个打击对他实在太大了! 眼前这个女人,是他二十年来的红颜知己、是他的“桃花源”,是他用来证明自己眼光、情怀、脸面与威严的定心丸; 却不料,林小娘此前所表现出来的爱他、敬他、追随他、依靠他,竟都不是真正的“他”,而只是他的钱财与地位。 他自己分明已经听到了梦想崩塌的声音,哗啦啦一地狼藉。 其实,这个真相藏得并不深,明眼人都早早看出来了;只有盛纮自己不知道,他也不想知道; 他就想一直保持现状走下去,一边沉浸在自己构建出的美妙情怀里,一边顺带着鄙夷一下王大娘子的“俗气”。 可惜真相终究还是暴露了。美梦惊醒,情怀幻灭,原来这不过是一场自我感动、自说自话的独角戏。
电视剧里有个细节很有意思: 墨兰出嫁,盛纮与王大娘子送嫁到大门,然后王大娘子说:官人,外面还有好些宾客,你我还是要出去应酬一番才行。盛纮回答:嗯,有劳大娘子了。 他的声音很疲惫,但也带着几分发自肺腑的真诚与信任,这在他与王大娘子的日常对话中实属难得。 然后,夫妻两人各自强打精神、挤出笑容,带着同仇敌忾的架势并肩而去。 也许这一刻,自诩清高的盛老爹才终于明白,在这红尘俗世里,“共同面对俗务”是生活的必修课,也是夫妻情义的试金石; 有的女人在温顺乖巧、不染尘埃的外表之下,暗藏着“大难临头各自飞”的算计,有的女人,却帮你拾掇着每一天每一年的鸡毛蒜皮,与你风雨同行。
后来在某一集里,王大娘子曾语气娇羞地表示:自从林小娘没了,官人如今与我还是挺温存的。 是呀,其实中年人并非不配拥有爱情,只是大可不必忙着给自己“加戏”;加来加去,搞得自己都分不清到底是真情还是幻觉。 比如,明明是男女相悦、异性相吸,那么就客观地保持这种认知就好,不必添加太多的情感滤镜,什么“谁拯救了谁”,“谁是谁的知己”,“谁离不开谁”之类。 ——这些标签要靠时间才能证明,而不是靠自己一厢情愿、急吼吼地贴上去就算数了。 否则,强行给自己造梦,难免会遭遇“世事一场大梦,人生几度秋凉”的幻灭。
02信任可以有,但并不能只凭着“我们有血缘” “亲情的幻灭”,则是《知否》里的又一幕人性大戏,主角是王大娘子。 在相当长的岁月里,王大娘子总觉得自己过得并不舒心,全靠着心底里对娘家的一点情感寄托来支撑着。 她说:下个月我们王家就进京了,到时候我就不是自己一个人了。 她说:只有我娘家那姐姐愿意陪我说说话,我们也能说到一起。 王大娘子真心真意把姐姐康大娘子当成亲人,什么话都对她说,什么事都替她办,全心全意信赖她。
但王大娘子却万万没想到,姐姐康大娘子却只把她当工具,不仅利用她占各种小便宜,甚至还借着她的手谋害盛老太太、进而试图掌控整个盛家。 在阴谋败露的那一刻,天真的王大娘子第一反应是帮姐姐分辩,而姐姐则毫不犹豫地将责任全甩到了她头上:“药是你下的,我手上可干净得很”。 那一刻的王大娘子是震惊的,她用一种看着陌生人的眼神看着自己的亲姐姐。姐姐还是那个姐姐,亲情的面具却已经被扯下,露出冷漠自私的真面目。 其实,康大娘子的真面目很早之前就露过马脚,她那自私自利、虚伪薄情的性子也早就被人看穿,然而王大娘子却偏偏不肯听、不肯信,一门心思将姐姐视为一个好人。 本来好不容易守得云开见月明、夫妻两个“还挺温存的”,结果又被亲姐姐害得差点换来“一纸休书”。 一条道跑到黑,撞了南墙才知悔之晚矣。
一方面,这固然是因为王大娘子不够聪明,认人不清;另一方面,也是因为她心底里对“亲情”有着过高的期望,以为有了“血缘”就一定有“亲情”,以为她对姐姐真心真意,姐姐就肯定也是对她真心真意。 很单纯,也太天真。 如果世上的亲情都能够善始善终、披肝沥胆,那么又哪来那么多的祸起萧墙、手足反目? 如果世上真的存在绝对的“真心换真心”,那么世上又怎会有那么多伤心的人、那么多以怨报德的事? 可叹王大娘子活了半辈子,却在亲情上栽了个大跟头。这里头,固然是姐姐康大娘子责任最大,但如果王大娘子不是一味以“血缘”判定亲疏,而是早一点睁开眼睛看看事实、平心静气地听听旁人的意见,又何至于此?
终究还是盛长柏看得通透:这世上,“亲”或者“不亲”,其实难说得很呐。 有血缘的人,说不定也能恩将仇报、反目成仇;而没有血缘的人,说不定却甘愿鞠躬尽瘁、呕心沥血。 亲或不亲,光靠嘴上说说是没用的,光靠辈分排一排也是没用的;只有关键时刻的实际行动,才能证明一切。 03结语与启示 成年人的“二次成长”往往是痛苦的,因为此时的人们往往已经完成了生活秩序的构建,并且自我感觉良好,所以在潜意识里对各种变化都有着一丝莫名的抗拒,更不愿面对那些“颠覆式”的改变。 而生活,偏就喜欢用雷霆手段、将那些不真实的、自欺欺人的梦境打破,将冷冰冰的事实拿给人看。 于是,盛纮的“情怀”幻灭了,王大娘子的“亲情”幻灭了。 好在,“幻灭”并非等同于消沉或毁灭,而是打破幻想之后的重生:是对生活认知的重新构建,是对人情冷暖的全新感悟。
可能也有很多人觉得:为什么一定要“二次成长”呢?为什么非要“幻灭”一次呢?我就想保持现在这种日子,一直过下去,就算被人欺瞒,我也乐在其中。 其实这未尝不可。就像电视剧《如懿传》里说的:如果有一个人,她最爱的人骗了她,但她被骗得很快活;而假如她知道了真相,她反而会很痛苦,那么就还是不要告诉她真相了吧。 但是,即便我们愿意被蒙在鼓里,难道就真的有那个“福气”能够一辈子都被蒙在鼓里吗? 若是真能糊涂一辈子倒也罢了,否则,既然没办法永远“不知道”,那么还是尽量做到“早知道”吧。 如果只顾蒙着眼睛继续前进,终将面临暗流汹涌、风急浪高的险境; 而幻灭之后及时回头,才能踏踏实实地靠岸呀。 永劫无间账号 http://www.wynglue.com/news_2/7084.html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