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片来源:新浪微博@-争吵不想争吵- 全文共1530字,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今年的互联网很流行讨论“概念”。“元宇宙”火爆全网后,“互联网棺材”又引起热议,网友们对此纷纷表示“很需要!”。 不了解的人或许会发问,互联网棺材又是什么?这一看似奇特的概念,其实是在讨论人死后的数字遗产将如何处置。 此前,腾讯公开了“数字资产凭证继承转移中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相关装置”专利。目前,苹果公司也正在内测数字遗产功能,该功能可让用户设置自己的遗产联系人。在机主去世时,通过提交访问密钥和死亡证明副本访问账户,并可获取机主的照片、视频、备忘录等个人信息。 对于数字遗产的大量研究和讨论正在显现出其重要意义,据《界面新闻》评论,即便不考虑早逝的个体,再过20年,数字遗产也将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。 那么,屏幕前的你是否有想过,如何处理自己的数字遗产?亲人将如何继承? 王者账号传给孩子 浏览记录必须清空 数字遗产是一个在近几年逐渐被人重视的领域。在网络时代,资产早已不再局限于看得见、摸得着的现金、房子、车......你在网络中产生的活动足迹成为了新的数字资产,比如你的社交账号、游戏装备、数字作品、甚至是浏览记录,这些数字信息或具备相应的经济价值,亦或蕴含着你坚决不愿示人的隐私。而当人过世后,生前的数字资产便成为了数字遗产,即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。 图片来源:视觉中国 当下拥有大量数字资产的群体,毫无疑问以年轻人为主。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“90后”、“00后”将大量的时间倾注在网络上,留下了难以预估的痕迹。 据《2020中华遗嘱库白皮书》显示,从2017到2020年,立遗嘱“90后”越来越多,至2020年年底,共有533名“90后”在中华遗嘱库写下遗嘱。其中,21.35%的“90后”把微信、QQ、游戏账号的虚拟资产写进了自己的遗嘱中,明显区别于其他年龄段人群。据报道,2019年,LOL职业选手若风便将自己的支付宝、游戏账号等数字财产写入遗嘱。 在年轻人群体中,对于数字遗产的调侃经常引人发笑。诸如“笑死我是想继承我的蚂蚁花呗吗?”、“王者账号要留给我未来的孩子”、“死之前要先把和姐妹的聊天记录删掉”。 图片来源:王者荣耀游戏截图 虽是调侃,却处处可见人们对于数字遗产的矛盾态度——希望亲人能够继承有价值的账号或是照片、视频作为留念,但同时也担心隐私被他人发现。 据《界面新闻》,在文化品牌“未读”发起的“网上遗产大辩论”中,4683人表示不愿意在离世后让家人查看自己的网上隐私,占调查参与者的83%。 数字遗产继承的不确定性 虽然大多数人对于数字遗产的继承还离得很远,大多是一种调侃。但实际上,有不少真实案例告诉我们,继承数字遗产并不容易。 2018年,德国15岁女孩车祸身亡,为了登录孩子的社交账号,过世女孩的父母状告至法院才得以获得账号留念。诸如此类的事件为数字遗产领域带来大量关注。据报道,目前Facebook、谷歌、苹果等海外互联网公司均已推出数字资产继承功能。我国的民法典继承编也对虚拟财产继承相关问题进行了规定。 图片来源:壹图网 但是,社交媒体账号、游戏账号等数字资产的继承仍存在很多问题。比如,几乎所有的App账号使用权都在平台,而非用户。 比如,微博的账户协议中,虽然没有明确规定用户账号所有权归微博所有,但仍规定“未经微博运营方同意,用户不得擅自买卖、转让、出租人和微博账号或微博昵称。”据《法治日报》,社交账户上的资金余额,比如转入的资金、充值等,属于用户的私人财产,可依据法律的规定予以继承。但对于社交账户、密码等数字信息,具有人身性质,属于个人信息,并不能继承。 图片来源:人民日报 随着深入使用网络的人群愈发中老年化,数字遗产需要更多的探索和革新的想法,像“互联网棺材”这样的革新概念值得被更多提出。 来源丨人民日报、法治日报、界面新闻、21世纪经济报道等 编辑丨张兰 丁心歌对本文亦有贡献 康沃思物联楼宇自控 https://www.ctrlworks.cn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